“煙花”“燦都”臺風都帶來了不小的災害,近日再次進入梅雨季節。
隨之而來的是長時間的降雨天氣,不少低洼地區會出現小面積洪澇情況。
對于自然災害,我們無法避免。但對災難之后會發生的災難要及時預防。
古人云:大災之后有大疫。這也是有科學依據的。
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。
暴雨洪災之后,飲用水供應系統可能被破壞,導致大規模的腸道傳染病暴發流行的風險。
在水災發生時,與患有疾病的家畜如牛、馬、羊、豬還有人人討厭的老鼠接觸機會增多,可能傳播給人。
人們為了生存,可能被迫飲用非清潔水源(如被污染的地表水),這些水往往被上游的人畜排泄物、動物尸體等有害物質所污染。
特別是嚴重的水災,群眾較長時間受洪水圍困,就容易爆發腸道傳染病流行。
比如7月河南千年不遇的暴雨,由于規模大,涉及人群多,難免救援不及時,這就導致很多人食物短缺。
特別是在古代災害嚴重,當時統治者往往救災不力或者直接放棄救災。
人們被迫在惡劣條件下貯存食品,很容易造成食品發霉質,但為了生存又只能如此。
這樣就會導致食物中毒以及食源性腸道傳染病的暴發流行。
洪澇災害會造成居住條件的大規模破壞,房子和車子都會被淹沒。
人們一開始只能露宿,接著在簡陋的棚屋中居住生活,或者在一些體育館、圖書館等場所避難,這樣就成人口集中和居住擁擠。
露宿使人們易于受到蚊蟲等吸動物的叮咬,這樣蟲媒傳染病的發病可能會增加。
既然以了解洪澇災害后可能帶來的災難,我們可以從一下幾個方面入手。
飲用水衛生保護
要做好飲用水源保護,搞好飲水衛生。
飲水衛生是災后預防控制腸道傳染病的關鍵措施。
對集中式供水,嚴格按水廠標準消毒。
對分散式水源,如對井水、山溪水等混濁水須消毒后飲用。
飲食衛生
杜絕“病從口入”,嚴格做到“十不”:
即不吃淹死或死因不明的家禽家畜肉;不吃腐敗變質的食品;不吃霉變的食物和糕點;不使用污水洗瓜果、碗筷;不喝生水;不將生熟食品混在一起;不搞集聚和野餐活動;不用臟水漱口;不吃生、冷食品或涼拌菜;不共用毛巾和牙刷。
環境消毒
洪水退后環境消毒特別重要,強調要先清淤泥,后消毒,淤泥不清消毒效果就不佳。
陰雨天氣,異味四溢,消毒必須跟上。
水淹地區的村莊和住戶必須進行徹底的室內外環境清理,及時清除處理垃圾、人畜糞便,開展內外環境消毒和衛生處理工作,做到洪水退到哪里,環境清理就搞到哪里。
蚊蟲消殺
水災過后注意滅蚊、死蠅、滅鼠:天一放晴,殺蟲必須進行,做好滅蚊防蚊,防蠅滅蠅,防鼠滅鼠。
糞缸、糞坑、下水道、積水區投藥滅幼;室用蒼蠅滅蠅,食物用防蠅罩遮罩;蚊蠅多的地方可采用藥物毒殺。